-
首页 > 时评
-
当前经济工作的几个重大问题
总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。必须大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,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,使社会再生产实现良性循环。
-
何为中国?
直到今天,我们才真正认真地思考过去的东西。我们开始知道,要拣选西方对我们有用的东西。至少我这一辈子的工作,就是希望让这一融合的过程更合理、更完整;而且考虑到接受新东西,要考虑将其“镶嵌”在何处——我用的是“镶嵌”一词,这是我自己的立场。
-
育儿补贴之后,还有一场真正的“硬仗”
对公共化、社会化婴幼儿照护的不信任,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生育意愿与行为。而这一点,可能被很多人所忽视。
-
人工智能没有修炼成精的可能
“我们就像养了只非常可爱的小虎崽的人。当它长大后,如果它想,可以轻易地杀死你。”类似辛顿这种耸人听闻的说法,在人工智能发展历史上已经屡次出现,一点都不新鲜。
-
做好中国研究,需先完成“思想解殖”
毛泽东主席的“三个世界”理论,至今仍然应该是我们应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发起的“新冷战”的重要思想理论武器。于是,当代中国年轻人大量阅读《毛泽东选集》,形成21世纪的“毛泽东热”……
-
美军基地到底在干什么?菲律宾民众有权知道真相
美军不是远在关岛,或者在夏威夷,或者在阿拉斯加,或者在美国的西海岸,都不是,美军现在就在菲律宾国内的九个军事基地里,在磨刀霍霍。
-
为什么冷战结束了,基层溃烂的是美国而不是俄国?
村子里面剩下的壮劳力还在每天勤勤恳恳地下地劳动。学校还在正常地上学、放学,孩子们衣服整齐干净,见人打招呼也十分有礼貌,很有教养,显然是能够接受到正规的学校教育和良好的家庭教育的。
-
特朗普的关税大棒,会把巴西越来越推向中国
从政治的角度来看,我们认为全球南方国家应当有自己的视角、应当有自己的独立性、应当在不同的议题上有自己的立场。这是一个在政治和经济选择之间非常艰难的抉择。
-
中国网友对美国的这些“误解”,美国人怎么看?
如果我们故步自封,不去了解其他世界的想法,不去解开“误解”,那别人有什么理由来理解我们呢?
-
AI大潮下的具身和人形,中国在跟跑还是并跑?
从轮腿到灵巧手,从手眼协调到世界模型,具身智能,是通往AGI(通用人工智能)的必由之路吗?
-
一周军评:国强军兴,边军有勇!建军百年倒计时路上的“攻坚”
不管高科技、无人化发展到什么程度,军事斗争的主体永远是人;同样,《攻坚》专题片中无论展示了哪些先进装备,归根结底所展现的也是新一代人民子弟兵的风貌,特别是面对建军百年奋斗目标的考验时,他们将以怎样的态度作答。
-
中美若爆发台海冲突,谁会选边站?
特朗普一向不吝表达个人观点,却在台湾问题上出奇的沉默——他是在静待时机、准备“交易”吗?这份沉默,实在是震耳欲聋!
-
东南亚国家正向中国靠拢,但有一个因素不能忽视......
事实上,美国对东南亚的直接投资已超过其对中日韩三国投资的总和。通过这样的选择,某些国家可能在不经意间越过边界,最终无意识的站队某一阵营。
-
义乌模式打贸易战,跟印巴空战一样靠系统集成
义乌有句老话,叫“拥有一个商位,沟通整个世界”。中国影响世界,世界也影响中国,这是现在的特点。
-
德以关系:从赎罪到纵容看“国家理性”的真实含义
面对这些事实,德国政府却依然在按照“国家理性”原则处理对以关系,成为西方阵营中除美国之外对以最包容的一个大国。这个“理性”既然可以包容“恶行”,当然也就沾上了无辜者的鲜血。
-
AI+中国,能否带来东方文艺的复兴?
当AI平权叠加产业基础,再叠加人口基数,中国玩家玩了这么多年的国外游戏,不就是想吃一口中国产的细糠吗?
-
这台一度被认为失传的机器,终于重现世间
西方打字机早已成为办公与出版的利器,而汉字的复杂性——数以万计的字符、复杂的笔画结构——使得类似技术的开发成为一个几乎无法逾越的难题。
-
有没有自贸协定都一个样,韩美经济关系可能出现重大转变?
韩美FTA不是出现“动摇”,而是完全被废弃、被颠覆,意味着韩美经济关系的重大转变:从双向零关税向单向关税的转变。
-
不愧是“父母严选”,很久没看过这么扎实的喜剧了
46年前,陈佩斯和父亲陈强用电影《瞧这一家子》奠定了中国平民喜剧的新范式;46年后,71岁的陈佩斯自编自导并主演的讽刺喜剧电影《戏台》,从结构、技术到哲思,不落俗套,依然是当打之年。
-
欧洲接受了自己的新角色:美国专属提款机
当年曾用一支钢笔瓜分亚洲和非洲的帝国继承者们,如今却被一个靠“真实社交”账号发言的美国总统肢解殆尽。
-
普惠AI照进现实:云知声如何让技术“越山海”
“综合来看,云知声以底层AI三驾马车为基座,中间“云知大脑”为平台,上面则展示一横一纵的2大场景应用:智慧物联横向打通,智慧医疗纵向深入。”
-
-
? 最热新闻 ?